第222章 热议继续(1 / 2)
";你们注意到了吗?未来2018年,那些租不起房子的底层还有私家车!";
王建国把自行车往电线杆上一磕,瓜子壳从油腻的工装口袋里撒出来。
这位在纺织厂倒班的32岁钳工,刚刚在影院后排用漏风的门牙笑出了眼泪——此刻他的解放鞋正碾过1998年的月光,鞋尖沾着《西虹市首富》电影票的碎渣。
";哇操还真是!没说还真没注意到!";
职高生李建军的bp机在腰间疯狂震动(来电显示:老舅的录像厅需要临时工)。
他掏出五块钱买的盗版望远镜(电影里王多鱼同款),对准银幕残留的光影。
2018年的弄堂,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过霓虹,后备箱里露出半罐";东鹏特饮";——1998年的西虹市,这玩意儿叫";健力宝";。
1998年的龙国街头,私家车仍是绝对的稀罕物。
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,拥有一辆汽车不仅是“遥不可及”,更是“难以想象”的存在。
这一年,全国私家车保有量不足400万辆,平均每300人中仅有1人拥有私家车。
桑塔纳、捷达、富康“老三样”垄断市场,一辆桑塔纳售价高达18万元——相当于普通工人(月薪约500元)近30年的收入。
北京中关村的程序员月入3000元,需不吃不喝5年才能买下一辆捷达。
“四个轮子的冰箱”:私家车的“奢侈品”属性
价格鸿沟:1998年,魔都内环房价约3000元\/㎡,一辆桑塔纳的价格可买下60㎡住房。
广州宝洁员工年终奖约2万元,需攒9年才能购车。
《人民日报》曾报道:“一辆车等于一座房,娶媳妇不如买辆车”,折射出当时汽车的奢侈品定位。
身份象征,私家车是“成功人士”的标志。
深圳华强北的电子老板、温州的皮鞋厂厂长、北京的外企高管是主要车主。
街头常见“黑牌车”(外资企业用车),悬挂“粤Z”“沪A”号牌的车辆引发围观。
电视剧《永不瞑目》中,陆毅饰演的肖童驾驶红色跑车,成为一代人对“财富”的集体想象。
93号汽油价格2.5元\/升(相当于当时一碗牛肉面价格),但养车成本惊人。
上海车主年均支出:保险4000元、保养2000元、停车费1500元(露天停车场),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生活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