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五章 家传绝学(月票加更2)(2 / 2)
王景风听到这里,神色微微一愣,道:「辽东郡竟还有士族?」
王惠风轻轻搂住王景风,道:「阿姐,晋末那会不下二十万河北百姓入平州,亦有至平州诸郡当官后在当地开枝散叶的裴氏、皇甫氏、宋氏、石氏等中夏名族。只要陛下许可,让他们辅佐虎头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?」
王景风稍稍安静了些。
但还是有些委屈,一辈子与世无争,为什么连唯一的儿子也要远赴他乡?
王惠风紧紧搂看姐姐,道:「阿姐,你还有我,还有雅人,桑榆也会陪看你。虎头便是去了辽东,也不是不可以回来看你呀,你就当他去平州做官了。陛下他一一有情又无情,你现在提要求,只要不是特别过分,他都会应承的。他其实很害怕看到你难过的。
「那他还敢做这种事?」王景风又难过了起来。
「唉。」王惠风轻叹一声,道:「没有他,我们可能都已经死了,这个天下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。琅琊王氏亦不知会怎样,而今总算家门还在,就是苦了那些跟虎头去辽东的王氏子弟了。」
王景风亦叹,旋又问道:「哪些人跟虎头北上?」
那个男人是算准了琅琊王氏一定会派一部分子弟跟随虎头北上的。
糜氏作为妻族,难道不要准备一部分子弟、部曲、钱财、书籍之类的北上?
这都是应有之意。
「还得父亲拿主意。」王惠风说道:「他应该会很快安排好的。」
******
八月下旬,王衍在自宅办了一场宴会,与会者多青徐士族,另有少许河北人。
八月二十五日,王衍入宫颤见。
邵勋听完王衍的话后,很是爽快,道:「尽依夷甫所言。」
王衍的要求很简单。
攻灭慕容氏后,以辽东郡为燕王封国。
因为襄平已被慕容毁掉,平郭城又太小,故需于辽东郡择址营建都城及王宫。
又因辽东户口不过十万,太少了,故请为燕王再纳几位夫人,具体人选王衍去说服,
操办。
琅琊王氏、东海糜氏、北平田氏以及其他几位夫人母族都会派遣一部分族人、庄客、
部曲、工匠,携带资财、农具、粮食、牲畜、车马、书籍北上,朝廷需协调土地,供其安居。
将作监再为辽东国打制可供一万军士武装的器械,广成苑发良马万匹,牛羊若干条件并不过分,有些甚至是邵勋已经答应的。
他唯一犹豫的就只是具体哪个郡为封国罢了。
到了最后,还是心中有愧,决定把辽东郡封出去,这是平州五郡之中除昌黎郡外条件第二好的郡。不仅仅是气候,更在于和青州只隔一道海峡,可用船只来往,比走陆路方便多了。
「夷甫为虎头找了哪几家女子?」邵勋问道。
王衍稍稍犹豫了下,道:「襄平李氏、安平牵氏」
邵勋恍然,都是已经在中原败落的家族。同时也不得不承认,王夷甫选人很有门道。
这个襄平李氏就很妙。
后汉时有河内太守李敏,辽东襄平人,回到家乡后,公孙度以李敏郡中知名,欲用他。
李敏不从,浮海而出,不知所踪。
公孙度大怒,令掘开李敏之父坟墓,焚烧户体,并诛杀李敏宗党。
当然,襄平李氏这么大的家族不可能杀光,事实上公孙度连李敏的儿子李信都杀不了。
李信不知父亲生死,想要居丧,却怀疑父亲还活着,于是不居丧也不娶妻,如此二十多年,被人劝说「不孝莫大于无后」,遂娶妻生下一子李胤,然后又把妻子遣散,继续居丧。
被李信遣散的妻子嫁给了牵招,生子牵嘉。
李胤官至晋司徒,三个儿子分任散骑侍郎、太仆、黄门侍郎,一女为司马炎后宫夫人。
李胤后人居于河北,但襄平宗党仍在,且借着李胤官至司徒、一女为司马炎嫔妃的有利时机,发展迅速。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这家子都可称得上士族,只是不知道现在如何了,有没有被慕容、慕容仁大战波及一一按照最新消息,襄平李氏的庄客部曲很可能被迁往棘城了,但问题不大,战后回迁就是了。
李、牵二家现在在河北,度田之中庄客部曲已然被放散不少,剩下的可能不多了,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两千家,走就走吧,问题不大。
李氏、牵氏之外,王衍另选了琅琊颜氏、兰陵萧氏、太原郭氏三家,颜氏、萧氏文风不错,可教化当地百姓,郭氏打仗的人才不少。
另外,燕王府还一堆人呢,大部分是青徐士族或土豪,另有少许豫州、司州士人。
这些人如果愿意跟虎头去辽东,他们的家人必然要跟着去。如果还能呼朋唤友搞到一批人,那就更可观了。
邵勋心里很清楚,内地需要度田,但边塞需要豪族,盖因两者面对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王老登这么一通折腾,邵勋心里好受了很多,似乎没那么愧疚了。
同时也对世家大族的能量非常惊叹,虎头每一个夫人身后,都意味着数以百计的庄客部曲,还是拖家带口那种,他们甚至连生产资料都准备好了,还携带着生活用品、文化用品以及制作各种日用品的工匠。
这种事情,在中古贵族消亡后的时代,大抵很难见到了。
虎头终于被动用了一次邵氏家传绝学,甚好。